服务热线

0532-86893758

更开放、更透明北京市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改革进行时!

发布时间:2024-05-17 02:00:20 作者: 爱游戏

  

更开放、更透明北京市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改革进行时!

  近年来,北京市持续深化招投标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以全面增强招投标市场开放度和公开透明度为重点,依托“互联网+制度”双轮驱动,多措并举实现“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持续推动北京市招投标市场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努力实现招投标市场法治化、规范化、阳光化运行。

  今天的“优化营商环境再行动”,发改君带您细数当前北京市在招投标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进展成效和下一步举措~

  自2016年以来,在“互联网+招标采购”和公共资源交易买卖平台整合共享推动下,北京市搭建了以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为枢纽,连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监管平台的“服务、交易、监管”三大功能平台体系,构建招投标工作新局面。

  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实现了招投标信息的“一网汇聚”“一键查询”,并为公司可以提供招投标“一站式”服务。通过与北京市大数据平台、北京市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信用北京等多个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政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企业政务信息综合查询服务,实现经营主体基础信息和信用、涉税、社保等政务信息的综合查询、获取和验证,有效解决经营主体在交易活动过程中数据信息和证明材料获取流程复杂、重复提交、难以验证查证等问题。

  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在房屋建筑、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水务、交通、园林绿化等领域大力推广电子化招投标,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无纸化。

  北京市先后出台《关于逐步推动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改革的通知》《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规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主体行为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加强招标投标服务监督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持续完善优化营商制度体系,不断规范招标投标活动。

  按照《北京市建立清理和规范招标投标有关法律法规长效机制实施意见》等工作要求,北京市建立定期开展招投标领域政策文件清理机制,确保招投标领域政策文件符合有关要求,并将现行有效的招投标领域文件及目录予以公开,明确要求未列入目录的不得作为行政监管的依据。

  自开展现行招投标政策文件专项清理以来,共废止文件24件、修订3件,保留地方性法规1件、市政府规章1件、规范性文件76件。目前,正在组织并且开展新一轮文件清理,为营造公平竞争的招投标市场环境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为贯彻落实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长效机制,各部门结合本行业领域招投标工作实际,全面取消各行业监管部门对招标文件的事前备案审核环节,围绕招标投标关键环节及载体,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分别建立了本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督管理机制,对隐性门槛和壁垒等损害营商环境的各类问题,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

  为有效解决招投标环节和合同履行环节“两张皮”的问题,北京市住房建设、园林绿化等领域积极创新强化标后履约监管,实施招投标市场、施工现场“两场”联动,形成了管理闭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及北京市“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系列精神,推进招标投标活动标准化,营造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市场环境,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等行业监管部门发布各领域招标文件示范文本,规范招标投标文件编制,增强招标投标公开、公平、公正性,持续夯实全过程电子化招标投标交易工作基础。

  推广招标计划公开。北京市明确国有资金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招标项目,建筑设计企业应当在招标公告发布前至少30日在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发布招标计划。提前公开招标计划,为潜在投标人提供更多的投标筹备时间,提升了招投标公开透明度。

  保障公平竞争。明确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中设定资质、业绩等投标人资格条件要求应当以符合项目具体特点和满足实际要为标准,不可以通过设置不合理条件排斥或者限制潜在投标人。清理招标人在招标投标活动中设置的注册资本金、设立分支机构、特定行政区域、行业奖项等不合理投标条件。

  对于超过200万元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预留预算总额特殊的比例面向中小微企业采购。

  在市政、交通、水务、园林绿化等领域积极落实招标人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政策。园林绿化工程规定工程投资额1000万元以下且建设内容单一的工程施工招标时,不可以设置类似业绩要求,已有209个投资概算1000万元以下的项目资格条件未设置业绩要求。

  ► 实现全流程网上办。全力打造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从项目登记、公告发布、招标文件获取、专家抽取、投标、开标、评标、结果公示等网上办理。电子辅助评标提高评标效率,防止计算失误,最大限度保证评审的客观、公正、准确。

  截至目前,通过采用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方式,能够大大减少投标人线次以上,实现“数据跑路代替企业跑腿”,提高了交易效率;通过推广应用电子保函,2023年为1101个经营主体提供了2885份电子投标保函服务,累计减少占用经营主体近4亿元投标保证金资金。

  ► 大力推进远程在线开标。在工程建设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项目中大力推动实施远程在线开标,有效打破空间地域限制,降低市场交易主体参与招投标活动的交易成本,为打造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创造了良好条件。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建设工程项目远程在线日全面推开,截至目前共完成1000余项远程在线开标工作。园林工程建设项目全面拓展远程在线开标区覆盖率。

  ► 提升信息化系统数字服务功能。积极地推进招投标领域统一数字认证(CA)——

  企业参加本市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只需办理一个CA,无需重复办理,大大降低了企业办锁数量、费用及时间成本,极大便利了公司参与招投标活动。

  北京市与上海市、重庆市、杭州市、广州市、深圳市、浙江省等地电子招投标交易买卖平台,山东省、河南省、淄博市等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华能电子商务平台、中国电建设备物资集中采购平台、浙江招标电子交易买卖平台等企业招标采购平台,已经实现招标投标领域数字证书跨区域兼容互认。

  各行业行政监督部门积极落实北京市优化营商6.0版改革任务,鼓励保证金减免工作要求,降低经营主体交易成本——

  房建市政领域完善招标投标交易担保制度,鼓励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人结合项目情况减收或免收投标保证金;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加强招标投标服务监督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积极探索推动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

  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培训,推动营商政策和具体措施落地落实落细。在首都之窗推出政策宣讲视频,组织多场政策培训——

  面向经营主体开展系列优化营商政策培训,把惠企助企利企的多种举措讲清讲透,帮助经营主体尽可能享受营商政策的最大红利。

  面向窗口业务人员、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为营商政策带来服务温度,增强经营主体的获得感。

  下一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将会同行业行政监督部门继续落实国家和本市优化营商环境最新要求,重点在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交易服务供给、提升交易监督管理质效等方面深耕细作,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慢慢地加强市场主体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