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532-86893758

推进政府民生实事落实落细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发布时间:2024-07-13 07:11:20 作者: 爱游戏

  

推进政府民生实事落实落细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2022年民生实事落实落细,市政府新闻办将召开3场新闻发布会,就2021年政府民生实事完成情况和2022年政府民生实事安排部署进行介绍。

  2021年,市政府将“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或诊室121个,为全市2157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配置智能健康服务包,为27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移动医疗卫生服务车”作为市政府民生“十件实事”。我委作为牵头单位,深刻认识到工作任务重大,为确保如期完成行动计划,我们积极筹划,周密部署,目前任务已全面完成。全市共完成131个发热门诊(诊室)建设,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2516个智能健康服务包,配置111台移动医疗卫生服务车。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基层的服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有效地打通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为群众提供更便捷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织密织牢全市公共卫生体系防护网。

  发热门诊(诊室)建设可以充分的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哨卡”作用,提高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建好基层防线,全面落实“及时有效地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基层发热门诊(诊室)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普通门(急)诊等区域有实际物理隔离屏障,通风良好、路线便捷,有独立出入口,并与普通门(急)诊分设,避免发热患者与其他患者交叉出入。最重要的包含接诊登记、分诊、治疗、隔离与转诊有明确发热原因(常见病、多发病)的患者,开展对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排查、登记、隔离、转诊与消毒等工作。

  为全市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配置智能健康服务包,可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智能健康服务,补齐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短板”,进一步提升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能力。智能健康服务包中包括:心电工作站、血糖测试仪、臂式电子血压计、血脂分析仪等常用医疗设施。监测数据利用互联网上传到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云平台,让农村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各项免费健康检查,尤其是65岁以上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健康体检将更便利快捷。

  基层移动医疗卫生服务车购置项目是疫后公共卫生补短板“湖北样板”建设重点项目,车辆在襄阳二汽基地生产。该项目将基本公共卫生体检和随访项目相关数字化检验设备,以及服务器、数据管理和传输等信息化软硬件整合到车辆上,充分的利用车辆的高移动性、车载检验设备的便利性和车载信息系统的连通性,打通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为群众提供更方便可及、符合规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车载医疗设施包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便携式彩超、尿液分析仪、全自动血压计、便携式身高体重体温体检一体机、便携式十二导联心电图机、自助式心电筛查机、长时程心贴、除颤仪和医用离心机等11类设备,其功能覆盖基本公共卫生和常见疾病筛查服务需求。

  下一步,更加积极地推进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项目,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基层防控体系建设,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

  民生实事既是好事,又是大事,市教育局这一年紧紧盯住这件事,力促把大事办实,好事办好,全年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8所、增加学位20760个,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5所,增加学位3860个,圆满完成了2021年任务,其中得意之笔在于我们做好了“盯、跟、实”三件事。

  通过领任务、明考核、定人、定岗、定职责等方式紧盯目标抓落实。年初印发《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1年度市政府“民生实事”教育项目的通知》,明确各项工作要求,并将“民生实事”项目纳入年度县(市、区)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责任目标考核内容(15分)。各地教育局积极向当地政府争取,将市政府的“民生实事”纳入当地的“民生实事”项目,为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项目推动过程中,针对任务一校一策制定具体落实措施,挂图作战,确保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呈现出人人争先、主动作为的浓厚氛围。

  通过专班催、视频看,领导带队现场督,地方政府协调办等方式紧跟问题抓落实。建立全市项目推进台账,定期更新进度。组建工作专班,由局领导带队实地查看,并现场督办。对重点项目、偏远地区的学校,创新使用视频查看的方式跟踪建设情况。做到周有进度、月有成果、季有通报。对项目进展缓慢、推进有难度的项目,及时协调各部门开放绿色通道,采取特事特办、容缺审批等方式,加快项目建设。今年上半年,南漳第二幼儿园建设中先后遇到校址变更、拆迁补偿不到位、审批进度慢等问题,项目迟迟不能开工。如果按照常规审批程序,仅办理建设手续一项,时间已经来不及,更不要说在年内完成学校建设。针对南漳的情况,教育局领导多次到现场察看,并协调市政府办召开现场督办会。会后,南漳县政府督促有关部门加快审批手续,抓紧项目进度,仅用两个月时间完成学校建设,确保了2021年教育民生实事任务按时完成。

  我们从始至终坚持“说了就要做、做就要做到优秀”的态度,把向群众承诺了的事办实、办好,确保工作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如樊城融侨城小区配建幼儿园,既是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又是省教育厅确定的“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扩充”项目。按照年初计划,融侨城小区配建幼儿园建成即为达成目标,但开发商要将幼儿园移交给社区,这与中央、省、市要求相违背。为落实国家对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政策,我们积极向市政府汇报,2021年12月中旬,市政府副秘书长王顺群到融侨城小区配建幼儿园召开协调会,要求将幼儿园限期无偿移交给樊城区教育局。12月下旬开发商将幼儿园的资产过户到樊城区教育局名下。樊城区教育局拟在今年上半年将该幼儿园办成公办幼儿园,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

  2021年民生实事任务已圆满完成,新的一年,我们将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扎实的措施、更加过硬的作风抓实抓好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用实际行动兑现向全市人民的承诺。

  大家上午好!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住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2021年,我们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推进城市更新、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作为城市“补短板、惠民生”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在改造中,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规划引领连片改造、以人为本利民惠民、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统筹谋划提升内涵、保护优先传承历史、建管结合长效管理”的原则,整合利用资源,动员全民参与,让人民群众共享老旧小区改造成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纳入我市民生实事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计300个,改造面积约394.52万平方米,惠及城镇居民4.36万户,现已全部如期完成。累计加装电梯45部,完成供水管道80.47公里,供电管线.46公里,消防车通道划线万平方米,改造绿化面积1.6845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480平方米。

  (一)摸清底数,明确改造任务。在全面摸清我市城镇老旧小区、市政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底数的基础上,按照“谋划一批、生成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建立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库,编制“十四五”期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

  (二)梳理方案,明确改造范围及内容。修订《襄阳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将2000年底前建成的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居住小区作为重点改造范围,在改造比例原则上不可以超过年度改造计划15%的基础上,可适当支持2001年至2005年建成的居住小区为我市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将改造内容明确分为“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类。

  (三)出台政策,简化改造流程。出台了《襄阳市市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服务指南及审批流程图》《襄阳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审批流程图》,简化了建设审批程序,优化了建设服务流程,推动老旧小区改造轻装上阵、加速前行。

  (四)“三问于民”,解决民生难题。出台《襄阳市老旧小区改造方案联合会商会审工作规程(试行)》,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邀请业主代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共同参与,按照“一小区一方案”原则,对各区申报的2021年老旧小区项目改造方案联合会商审查,对小区改造的安全性、合理性、科学性进行把关。

  (五)规划引领,加强统筹协调。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节水型城市、园林城市等创建活动相结合,与县城品质提升、雨污分流、城镇污水提质增效、海绵城市、垃圾分类等重点工作相结合,与小区红线内外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统筹规划、同步实施。

  (六)多方联动,让专业人做专业事。积极协调水、电、气、通信、智慧化等专营单位做好项目基础设施专项改造,协调解决专营单位参与老旧小区改造,以保障老旧小区水、电、气、暖的安全便捷使用及常态长效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长效管理,探索物业管理新模式。深化“三方联动、多元共治”机制,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各方主体共同参与小区治理,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探索老旧小区公共资源及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引进住房管理事业单位参与后期物业管理,切实让老百姓住得安心、舒心、暖心。

  (八)加强督办,强化责任落实。组建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了管线治理、智慧化小区建设、消防安全等工作专班,全面部署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邀请四大家主要领导现场调研等方式,督促各有关部门立行立改,不能立刻解决的纳入督办,强化责任落实,督促整改到位。

  2021年襄阳市政府民生“十件实事”中心城区架空线缆和渍涝点整治进展情况通报

  大家上午好!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住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根据2021年市政府民生实事工作要求,市住建局承担对中心城区架空线缆和渍涝点整治、新增绿地等工作。作为承担项目最多的牵头单位,我们会同各有关部门凝心聚力、协同并进,坚决打赢城市建设和功能提升攻坚战,奋力描绘出城市美好、百姓满意的幸福画卷。

  (一)对中心城区丹江路、荣华路等7条主次干道实施架空线缆、占道杆塔和厢柜综合整治。由市建管中心负责的檀溪路(西门桥—长虹南路)、杜甫巷、丹江路3条道路土建配套管网施工、强弱电电气穿线、线缆及杆塔拆除等已全部完成;高新区负责的10KV魏高联一线(邓城大道-桃园路段)入地和东风汽车大道(油63线#)架空线缆整治工程已全部完工。襄州区负责的八一路、荣华路2条道路架空线缆、占道杆塔和厢柜综合整治已全部完工。

  (二)集中治理一批积水渍涝点,确保不因降雨导致主干道交通中断。2021年我局对城区排水防涝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提高排水设施的收集排放能力,完善雨污分流,解决片区积水。由我局市政管理处承担的14个城区渍涝点改造项目、3个泵站改造项目和5个易积水路段管网专项清疏项目已全部完成,并在汛期充分的发挥了排水防涝功能。

  (三)新增绿地面积10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101万平方米建设任务,其中:完成樊西至竹条18万平方米道路绿化任务;东津新区完成13万平方米奥体大道绿化建设任务;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完成30万平方米绿地建设任务;高新区完成10.1万平方米绿地建设任务;襄州区完成30.02万平方米绿化任务。

  一是严格管理,用精心优化管理方式。建立管理台账,逐条细化目标、量化任务,强化工期意识,挂图作战、对账销号,持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面对疫情和雨季汛期的双重影响,在改造中根据各个路段现有工作面,合理优化实施工程的方案,避免窝工及人员不足情况出现。积极协调督办各城区、开发区和有关部门加快招投标和施工进度,并根据架空线缆整治、停车泊位建设土方开挖较少、周期短的特点,利用道路原有隔离设施进行半封闭施工,不同工序交叉施工,衔接紧密,有效缩短工期。每旬定期公布项目进展情况,接受群众监督,促进项目加快推进。

  二是严守纪律,用恒心坚守项目一线。充分的发挥建设行业主管部门职能,始终践行“一线工作法”,项目开工前,主动深入各相关城区,提前沟通交流,争取理解支持,积极组织各部门及项目单位实地踏勘现场、召开专题协调会,协调处理问题;邀请各管线产权单位到工地现场踏勘确认,制定最佳的管线转迁方案,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项目开工后,定期召开专题协调督办会,研究项目进展情况及推进措施,确保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三是严把细节,用匠心打造精品工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实施工程单位自查--监理单位初验--建筑设计企业全覆盖--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检测”模式,严格报验程序,确保项目高质高效。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施工、征转迁、道路封闭等协调工作,提前发布道路交互与通行封闭管制公告,沿线各个路口提前设置提示、导向标志牌,施工区域及外围绕行节点安排专人配合交警部门负责车辆引导、指挥。充分的利用夜间车辆少的有利时机,不分昼夜、分班组施工,严格落实扬尘管控措施,努力把施工带来的噪声等影响降至最低,真正把民生实事做好、做成精品工程。

  智能化交通路口是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的新趋势,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内容,对城市治理能力提升、推动产业升级具备极其重大意义。下面,我向大家介绍我市2021年中心城区智能化改造交通路口50个的完成情况和工作成效。

  2018年12月,国家工信部制定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了分阶段实现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水平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鼓励支持各地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依照国家工信部、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指示要求,襄阳市依托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以交通路口智能化改造为重点,推动智慧交通城市建设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率先提出2-3年内完成中心城区400多个路口智能化改造全覆盖,积极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为保障交通路口智能化改造顺利推进,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将“中心交通路口智能化改造50个”纳入2021年襄阳民生“十件实事”。随后,市经信局会同汉江国投、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等相关单位,迅速启动路口智能化改造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中心城区55个交通路口智能化改造,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市经信局作为交通路口智能化改造的牵头协调单位,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项目建设。一是强化工作统筹推进。市经信局提请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经信、交通、公安、财政、住建、招商、汉江国投、高新区管委会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车联网先导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路口改造作为车联网先导区建设的重点项目,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专题会议纪要和工作路线图,确定路口改造由汉江国投作为建筑设计企业,公安、交通、住建、发改等部门作为责任单位,明确时间节点,定期协调沟通,以市政府名义督办工作进度,建立了政府主抓、部门联动、定期调度的工作机制。并通过市财政统筹资金,汉江国投申请政府专项债等多种方式保障路口改造的建设资金。二是加强调研,科学制定方案。汉江国投委托江苏天安公司、上海城市交通设计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会同公安部门对我市道路交互与通行堵塞状况做充分调研,确定了智能化改造长虹路-邓城大道-车城南路-大庆路合围区域内路口的方案,以缓解樊城区等老城区商贸中心、长虹路等主要干道、襄州副中心等道路拥堵问题。三是优化流程,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市经信局积极探索建立部门联动、工作并行的机制,梳理工作对接事项和审批环节,涉及公安、发改、住建、财政、大数据、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审批、城管等部门,有效推动项目招投标、地下管线交底、道路及绿化开挖、在建道路配合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等工作实施,缩短项目建设周期。

  目前,中心城区交通路口智能化改造已部署RSU通讯设备54台、毫米波雷达190台等,智能网联平台已初步搭建完成,实现了智能化改造后的路口数据总览、系统数据监控、车辆数据分析、全息路口数据分析等功能。同时,襄阳在全国率先开展统一信控开放平台和交通碳排放实时监测与量化平台的试点探索,已经公安交管部门充分论证,制定了建设方案。汉江国投会同公安交管部门在大庆路、人民路、长征路等沿线个交通路口开展了人工智能治堵减排系统试运行,通过一系列分析路口各方向来车的拥堵程度,自动分配交通信号灯通行时间,实现AI和边缘计算的交通信号灯协同,有效提升路网整体的通行能力和运行效率,改善市民的交通出行体验。此外,襄阳市通过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和交通路口智能化改造的契机,引进东风汽车股份公司智能网联物流车、环卫车,中车智能网联公交车,天鼎微波毫米波雷达等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和产品,初步推进襄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集聚。

  下一步,市经信局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继续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加大组织力度,全力推动2022年襄阳民生“十件实事”中心城区150个交通路口智能化改造,搭建车联网运营平台和交通态势分析平台,推动襄阳智慧交通城市建设,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大家上午好!根据2021年市政府民生实事工作要求,市住建局牵头承担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的工作,我们会同市直各部门、各城区、开发区、汉江国投等单位,深挖现有的停车资源,用足“绣花功夫”,在学校、小区、景区等便民区域周边增设公共停车泊位,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到城市建设的成果与便利。

  截至2021年底,已完成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594个,除由汉江国投负责新增的1003个外,其他各城区共完成1591个公共停车泊位,具体如下:

  (一)高新区负责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00个。已完成施划公共停车泊位791个。新日电动车+永喆集团刘集南路181个;深圳工业园商务区25个;东风汽车大道新能源及轻商分公司门前两侧206个;刘集片区黄坡社区、仟禧超市门口47个;黄坡社区南京路与襄州大道交叉口103个;车城湖西路145个;天籁大道(叶店路-新明路)路段西侧辅道59个;团山大道(陆寨社区)路段25个。

  (二)襄州区负责新增公共停车泊位400个。云湾社区、钻石大道北、潘台二组、名城路新中昌生态停车场等4个生态停车场已工,完成新增公共停车泊位400个任务。

  (三)东津新区负责新增公共停车泊位400个。建设楚山公园地下车库(北一库)工程,目前已完成地库建设及400个停车位的施划工作。

  一是强化科学统筹。针对一天比一天突出的“停车难”问题,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建设理念,紧紧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仅将新增公共停车场(泊位)项目纳入到中心城区城建项目计划之列,还列入省委、省政府“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压实各方责任,强化推进力度,补齐短板弱项,有效改善了居民居住和出行条件,切实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了“满意清单”。

  二是强化项目管理。充分的发挥建设行业主管部门职能,始终践行“一线工作法”,配合相关单位到现场一步一个脚印踏勘,确定新增公共停车泊位建设点位。建立管理台账,量化任务,明确目标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强化工期意识,协调督办各城区、开发区和有关部门加快招投标和施工进度,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多投入机械,科学组织实施。

  三是强化督办协调。定期召开专题协调督办会,研究项目进展情况及推进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定期到工地现场协调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进展滞后的强化督办力度。同时每旬主动将项目进展情况公布网上,接受群众监督,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不断的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市交通运输局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市交通运输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2021年市政府民生实事路线图》实施以来,市交通运输局以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满足群众出行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方式,有效提升了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力,现将便民出行任务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2021年,市交通运输局紧盯“新开通和优化5条中心城区公交线路,启动襄州区乡镇交通班线公交化改造”的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专班推进、重点突破,全力以赴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年开通公交线条、优化调整公交线条,襄州区乡镇交通班线公交化改造顺利完成,双沟、黄龙和峪山方集至市区的公交线路顺利开通。

  2021年,市区先后开通的13条公交线路分别为:长山路专线、宏伟路专线、金地专线、东原专线路、黄龙专线、方集专线、民发世纪广场绿地专线、民发世纪广场万山专线、民发世纪广场隆中快线、民发世纪广场人民路快线、民发世纪广场万达快线路、61路、516路、310路、80路、22路、16路、76路、81路、6路、601路、547路、53路、78路、G04路、23路、82路、568路、73路、52路。

  500米半径覆盖率达100%,万人公交车辆保有量14标台,乘客满意度达到91%,车均场站面积277平方米,远超国内公交行业标准。

  尤其是双沟、黄龙和峪山方集至市区的公交线路顺利开通后,大大加快了我市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通过建设覆盖城乡的公交网络,持续推进公共交通体系、产业布局、社会服务与城乡空间形态结构、用地功能布局、居住、就业等协调发展,确保城镇和乡村居民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与人文关怀,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公交线路的发车间隔时间快速缩短,全程票价明显降低,还可享受老年卡、阳光卡、学生卡等多种优惠,为沿线余万群众进城就业、学生上下学、干部职员上下班提供了极大便利。三、主要做法

  市交通运输局始终将民生实事作为核心工作来抓,将民生实事项目列为重点项目,制定项目清单,成立工作专班,细化措施方案,全力以赴抓推进、抓落实。市交通运输局主要领导多次赴襄州区同区主要负责人商议有关事项,并召集公交、交警部门负责人推进工作开展;市交通运输局分管领导全力以赴具体抓、抓具体,多次带队深入双沟、峪山、黄龙进行实地调研,将居民出行需求作为线路规划的第一手资料,多次实地了解道路通行条件、信号灯、公交站台设置情况,积极协调推进公交充电站场选址及建设工作,保障民生实事任务每周有进展、每月有突破。在车辆配置方面,全部使用纯电动公交车,车辆运行噪音小、无污染,行驶平稳,乘坐舒适度大幅度的提高。公交车辆全部安装防疲劳系统、胎压监测装置,并纳入

  襄阳市汉江国投副总经理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汉江国投全资子公司汉江智行牢记初心使命,攻坚克难,开辟创新,全面加强全市公共停车场建设与运营,多元化开展公司各项业务,推动车联网建设,扎实推动项目落地,超额完成民生实事建设。现将具体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汉江国投负责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00个,高新区负责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00个,襄州区负责新增公共停车泊位400个,东津新区负责新增公共停车泊位400个。2021年,汉江智行认真落实停车场项目选址、设计、招标及施工工作,已建成唐城西公共停车场(388个)、琵琶山路生态停车场(45个)、603文创园临时停车场(97个)、汉江水云间南生态停车场(78个)、新华公园西生态停车场(113个)、新华路临时停车场(50个)、水果市场临时停车场(180个)、另根据2021年城建计划要求,汉江智行选址建设了中心城区口袋公园并根据实际的需求和场地条件配建生态停车场,其中中心血站口袋公园可提供停车位27个、狮子楼生态停车场可提供停车位25个。目前,上述9个项目均已建成,并于元旦到春节假期期间对外免费开放,共可提供1003个公共停车泊位。

  二、强化责任担当,全力推进交通路口智能化改造工作2021年初,湖北省政府报告明确支持襄阳市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根据襄阳市车联网先导区创建方案,我市将秉持“以民为本,以用为先”的核心理念,打造全国首个车联网深度应用城市。基于此,由汉江智行负责投资建设的襄阳市车联网先导区建设项目计划智能化改造樊城区、襄城区、高新区、东津新区四个主城区范围内448个主要交通路口,实现以二广高速、福银高速、绕城高速合围的主城区范围内C-V2X网络的全覆盖。

  项目一期建设范围有长虹路、大庆路、邓城大道、钻石大道、车城南路围合范围,并结合9路和G01公交线路的实际的需求,涉及面积约23平方公里,总里程约60公里,共71个路口。汉江智行于2021年底完成了52个路口的智能化改造及相应智能网联平台框架的建设,共计安装RSU 54台、毫米波雷达190台,智能网联平台已初步实现车联网先导区项目的总览、先导区数据总体、系统数据监控、服务器监控、故障数据分析、车辆数据分析、全息路口数据分析的功能。通过路口智能化改造,已初步建立覆盖樊城区、高新区、襄州区的C-V2X网络,为“智慧公交”、“智慧交管”、“智慧出行”等深度应用场景建设打下了基础,逐步实现公交绿波通行、自适应红绿控制、交通信息提示等便民功能,有效提高中心城区通行效率与交通安全性。

  2022年,汉江智行将以广大车主为目标客户群体,以提供智能化的公共停车服务为主要服务内容,整合接入市区更多停车场,改善襄阳市公共交通,缓解停车难问题。此外,汉江智行还将吸纳更多社会资本停车场进入襄阳停车管理运营体系,在逐步扩大停车场数据、用户数据的基础上,实现襄阳市停车资源信息化共享。同时,稳步推进后续交通路口智能化改造,启动智能网联平台试运行工作,助力襄阳市智慧交通及智慧城市升级。

  2021年市政府民生实事中,市管理执法委员会承担了“在中心城区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20个及建成

  ”情况。市城管执法委格外的重视工作,并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成立了工作专班,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流程,具体方法步骤等,并按照时间节点,认真组织实施。现将上述工作完成情况和主要成效通报如下:

  21年,需在中心城区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20个。其中襄城区创建5个(新街社区、民主路社区、虎头山社区、铁佛寺社区、周家冲社区)、

  7个(茂盛社区、王家台社区、马道口社区、望江社区、建华路社区、襄锦社区、建昌社区)、高新区3个(春园社区、大石桥社区、鼎府社区)、襄州区4个(育红社区、襄钢社区、西河社区、光荣路社区)、东津新区1个(西岗社区)。20个示范社区已先后通过区级和市级的检查验收,12月29日,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2021年度全市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工作检查验收情况的通报》,对上述20个示范社区进行了命名通报。主要做法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创建标准。市城管执法委结合城市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成立了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印发了《关于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创建标准、评定程序以及工作要求。要求各城区、开发区分别制定示范社区创建方案,对照创建标准,按计划推进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一是紧紧围绕“分什么、怎么分”,市城管执法委加强政策指导,组织制定了《襄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技术导则》《襄阳市市民生活垃圾分类指引》《襄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南》,采购一批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购物袋、分类垃圾桶等宣传物资发放各城区,通过入户宣传、组织活动、党员“双报到”等形式,向广大市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二是先后组织并且开展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各类宣传活动

  提高市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三是持续不断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公交车及公交站台、网络新媒体、户外广告设备等,在市区全面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三)统一分类标识,自觉接受监督。市城管执法委出台《襄阳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辆标识涂装方案》,邀请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专业设计人员,设计了具有襄阳文化特色的垃圾分类运输车辆标识,市区范围内1670余台从事分类运输的车辆已统一喷涂分类运输标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四)强化检查考核,确保工作实效。按照《襄阳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创建方案》,市城管委制定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考核标准,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明察暗访等方式,对各区示范社区垃圾分类开展情况做检查考核,每月进行排名通报,并将每月检查结果作为城市管理检查考核排名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地调动了基层推进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2021年以来,开展专项检查12次,印发通报7期、《环卫重点工作简报》8期,督促指导各区整改具体工作问题60余件。

  21年,需完成中心城区厨余垃圾处理设施5个,新增家庭厨余垃圾日解决能力81.2吨,其中襄城区20吨,樊城区20吨,高新区20吨、襄州区20吨、东津新区1.2吨。截至2021年底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目前已累计处理厨余垃圾687.84吨,产生有机肥料38.73吨。

  1、襄城区:该区20吨家庭厨余垃圾处理站位于余家湖园区内天鸿路中油优艺环保公司北侧空地,厂房占地1964㎡,建设已完工。建设内容有日处理厨余垃圾20吨好氧发酵设备、负压除臭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洗桶设备等。采用高温好氧发酵工艺处理,家庭厨余垃圾经分拣平台初选沥水后,进入破碎和压榨环节,然后输送至发酵仓内。该站已于11月20日进料启动试运行,截至目前,已处理厨余垃圾

  ,产生有机肥料0.7吨。2、樊城区:该区20吨家庭厨余垃圾处理站位于樊城区纬四路,2021年6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建设内容有称重卸料系统、预处理系统、降解处理系统、废气臭气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自动洗车机、自动洗桶站等。采用高温好氧生物降解处理技术。截至目前,已处理厨余垃圾400余吨,产生有机肥料19.3吨。

  3、襄州区:该区20吨家庭厨余垃圾处理站位于襄州区古驿镇大营村,占地面积34.1亩,于2021年2月动工建设, 9月建成,10月开始试运行,建设内容有日处理厨余垃圾20吨好氧发酵设备、除臭设备、渗滤液处理设备等。采取好氧发酵的方式,将厨余垃圾进行发酵处理,产生有机肥。截至目前,已处理厨余垃圾80.2吨,产生有机肥料4.1吨。

  4、高新区:该区应建一座20吨处理垃圾处理站,实际建设一座5吨厨余垃圾处理站和一座20吨处理垃圾处理站。其中,5吨厨余垃圾处理站位于连山湖奔驰大道(2021年12月29日该站整体搬迁至高新区新风路19号),该站于6月24号试运行,8月3日正式运行。20吨厨余垃圾处理站位于高新区新风路

  的闲置厂房,12月20日,该站主体工程完工,12月29日投入试运行。截至目前,该区两座厨余垃圾站共处理厨余垃圾约129.67吨,产生有机肥料约12.12吨。5、东津新区:该区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内容有两套日处理600公斤的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分别位于肖营转运站和开福路转运站。两座处理站已于2021年8月投入运行,截至目前,已处理厨余垃圾72.17吨,产生有机肥料2.51吨。